世界不思議

商鞅呂不韋李斯都是秦國功臣,為何都不得善終?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根據出土文物及史書的記載,秦國歷史上的相邦或者相國職位產生於秦惠文王時期,在此之前,秦國沒有相邦一職,秦國歷史上的首位相邦是一個叫樛斿的人,秦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變法家商鞅並沒有擔任過秦國相邦一職,他的職務是左庶長,雖然相當於相邦的職務,但沒有被稱為相邦或者相國。

呂不韋是秦莊襄王和秦始皇時期的相邦,是僅次於秦王的最高官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左丞相,與右丞相馮去疾官職相當,商鞅、呂不韋、李斯三人都是秦國歷史上的功臣與名臣,但他們的結局都不得善終。

商鞅死於戰場,然後以謀反的罪名被施以車裂酷刑,呂不韋為秦國默默奮鬥數十年,還成為秦始皇的仲父,卻主動喝毒酒自殺,李斯為秦始皇統一天下立下功勞,卻被秦二世殺死,整個家族都被誅殺,為什麼在秦國居如此高位的三人,都不得善終?

一、商鞅-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秦國強大的根源就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徹底地改變了秦國,讓秦國從一個二三流的諸侯國變成了戰國時期的一流強國,商鞅為秦國設計了一整套的戰爭流程,變法有兩條非常重要的條款,一是軍功爵位制,二是獎勵耕種。

軍功爵位制為秦人實現從底層往高層上升的途徑,改變了中國歷史唯出身論的底層原理,否定了貴族政治,極大的激勵了普通百姓的鬥志,讓秦軍煥發出極強的戰鬥力,這也是秦軍被稱為虎狼之師的原因。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獎勵耕種是為了解決戰爭的後勤問題,鼓勵更多的人參與農業生產,為秦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這個條款疊加在一起,解決了秦軍對外征戰的後勤與戰鬥力問題,讓秦國越來越強,通過變法,讓歷代秦王意識到維持變法的重要性。

商鞅的成功就是變法的成功,也代表著法家的成功,變法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變法就意味著要剝奪一部分的特權,比如說廢除世襲制,在此之前,世襲制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了,華夏人的傳統中就是以出身論英雄,以門弟看貴賤。

變法剝奪了一大批貴族的利益,原本世世代代相傳的爵位與官職沒了,讓貴族們和普通平民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來競爭為數不多的官職與爵位,這對貴族來說,是無法忍受的,這些人本來就是上層社會的人物,占據了不少的資源,他們也是反對變法的中堅力量。

秦孝公在世時,強力支持商鞅,保證了商鞅的人身安全與變法的持續,秦孝公去世之後,舊貴族認為機會來了,聯合起來在新任秦王面前誣陷商鞅,這就給了新任秦王打擊商鞅一個絕佳的藉口。

新任秦王是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他在聽到舊貴族對商鞅的誣陷時,採取了打擊商鞅的手段,秦惠文王對付商鞅根本就是舊貴族的誣陷,也不是變法被剝奪了利益,更不是為了報復商鞅當年的仇恨,而是為了奪走商鞅手中的權力、名聲與地位。

商鞅變法成功了,改變了秦國的方方面面,秦國不僅僅是一部戰爭機器,更成為一個變法的大舞台,所有的權力機械都圍繞著變法,所有的權力也來自變法,而商鞅在近二十年的變法中,主導了秦國的方方面面,他在秦國的名聲地位甚至強於秦王。

新君上位立威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人,殺的人級別越強,威望就越強,秦惠文王把商鞅當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和可以利用的工具,他利用貴族的誣陷來打倒商鞅,商鞅一倒,秦惠文王就成為整個秦國繼商鞅之後最有名望和地位的人。

商鞅的死其實就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歷朝歷代但凡參與變法的人,結局都不會太好,一是會得罪強大的利益階層,二是會讓自己處於政治鬥爭的中心,但凡不慎,結局都會被悲慘,商鞅的結局既然有客觀原因,也是主觀原因,他在秦孝公去世之後,沒有意識到政治環境的改變會帶來巨大的政治風險。

商鞅本人也是貪戀權力與地位的,當有人勸他激流勇退時,他並不放棄自己的權力與地位,這也註定日後的悲慘結局,這是商鞅無法改變的命運。

二、呂不韋-成也趙姬、敗也趙姬

如果問誰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風險投資商,那答案鐵定就是呂不韋,呂不韋以商人的身份豪賭一個並不出眾的秦國公子,不惜把自己的侍姬讓給秦國公子,並在秦國公子身上花下重金,並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成功地把一個落魄的秦國公子送到秦王的寶座上。

這不是神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也最著名的一次風險投資,風險雖然很大,但成功之後的利益會更大,商人看中的就是利益,從商界到政界,呂不韋無師自通,這次豪賭的成功,讓低賤的呂不韋實現了階層的晉升,成為一人之下的秦國相邦。

呂不韋的成功是從把趙姬送給嬴異人開始的,他的失敗也同樣因為趙姬,趙姬是呂不韋府中的侍姬,很可能他是故意讓異人看到趙姬,這一切很可能都是呂不韋暗中的謀劃,憑藉趙姬,呂不韋牢牢地把控了嬴異人,也就是後來秦始皇的父親嬴子楚。

呂不韋的悲慘結局同樣因為趙姬,子楚雖然娶了趙姬,但是35歲就去世了,趙姬為人並不安份,開始與呂不韋私通,年幼的秦始皇尚未執政,秦國太后與相邦私通,放在哪個朝代都是重大政治事件,有著嚴重的後果,呂不韋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他做了一件更錯誤的事,就是把嫪毐送給了趙姬來代替自己。

嫪毐是呂不韋帶來的,後為發生了嫪毐的叛亂,追查原因之下,呂不韋脫不了干係,再加上呂不韋與秦始皇的母親私通,這同樣是重罪,雖然呂不韋貪戀的是權力,但這兩件事如果東窗事發,足以讓呂不韋身死族滅。

呂不韋的結局也可以說他本人一手製造的,他把趙姬引進給嬴子楚,依靠趙姬成為子楚最信任的人,子楚去世後,又一手遮天掌控了整個秦國,直到秦王政成年,呂不韋做的這些事,風險都很大,只要有一件事泄露,都會引發嚴重的政治動盪。

別看呂不韋是相邦,總理百官,但呂不韋對秦國的影響長達數十年,秦始皇在平定嫪毐的叛亂之後撤消了呂不韋的相邦一職,之後秦國歷史再也沒有相邦的官職,而是被左丞相和右丞相所取代,這背後真正的原因還是權力鬥爭。

呂不韋遇到的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雖然那個時候還叫秦王政,但對於的權力的渴求,秦王政比呂不韋更加強烈,秦王政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朝堂之上出現一個強勢的相邦,呂不韋擔任秦國相邦多年,在權力高位之上長期待過,這讓秦王政有些猜忌之心,呂不韋之死就是秦王政的步步相逼,背後的原因就是權力的爭奪。

三、李斯-參與政變、貪戀權勢

說到貪戀權勢,李斯比商鞅和呂不韋有過之而無不及,李斯出身低微,以客卿身份來到秦國,一步步做到秦國丞相,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李斯依靠自己的能力得到秦始皇的賞識,身份、地位、名聲隨之提高。

秦始皇去世之後,李斯不可思議的參與了沙丘政變,這是讓人震驚的,身為大秦帝國的丞相,居然與人合謀篡改詔書發動政變,唯一的原因就是李斯想保住自己永世的榮華富貴與名望地位。

趙高能夠說動李斯參與自己主導的政變,就是抓住了李斯依戀權勢的把柄,一步步把李斯拖下水,待到政變成功,胡亥當了皇帝之後,李斯的悲劇就開始了,趙高利用皇帝胡亥來打擊李斯,誣陷李斯,使得李斯被胡亥派人抓進監獄,最終被處死。

從李斯參與沙丘政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悲慘的結局,李斯有才能,有頭腦,但是玩權術遠遠不及趙高,趙高非常懂人性,看穿了李斯會為了自己榮華富貴出賣原則,所以才能拉李斯下水,同樣的道理,趙高利用權術害死了李斯,只因為李斯是他奪權路上的絆腳石,不得不除掉。

與其說李斯死在胡亥手上,不如說他是死在貪戀權勢的心思上被趙高害死的,無論是商鞅、呂不韋、李斯,他們的悲劇結局都是因為貪戀權力與地位,這才是背後真正的原因。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