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疫措施解除已久,國際航空市場已見明顯回溫,然而新冠肺炎陰影猶在,不少人害怕搭機過程染病。美國醫師提醒,航程中打開座位上方的空調孔就能讓生病機率大降一半,因為,經由空氣傳播的病菌逾99%可由機艙通風系統濾掉,雖不能完全擊退新冠病毒,至少可降低感冒機率。
飛機座位空間狹小,有如感冒或流感病毒溫床。飛機通風系統複雜度數一數二,搭機時讓座位上方的空調孔保持開啟,這個小動作在流感季節防身尤其有效,只是很多人不曉得可藉此製造自保空間。
美國航空旅行相關傳染病專家、麻州比佛利醫院(Beverly Hospital)醫療長金卓(Mark Gendreau)說,空調孔開啟能為乘客座位增加空氣流動,「若剛好有病毒細菌往你飄過去,理論上,空調孔送出的氣流會把病菌快速帶離你所在的空間」,感冒、流感這類上呼吸道疾病的細菌病毒很快就會落地。
飛機通風系統使用高效空氣微粒濾網(HEPA filter)。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標準,這種濾網能過濾空氣中99.97%的灰塵、花粉、黴菌、細菌與微粒。金卓表示,飛機通風系統等級比起全世界絕大多數醫院與手術房毫不遜色,因為飛機通風系統每小時換氣15到30次,機上空氣50%循環再利用、50%來自機外。
機上通風系統運作欠佳會對飛機產生很大阻力,導致燃料大量消耗,所以航空公司會主動維護系統良好運作。根據國際航空協會(IATA),即使飛機更換濾網次數少於建議值,仍能篩掉大多數微粒。
HEPA濾網威力並非百分百,仍有「漏網之魚」,例如能在空氣中傳播好幾呎遠的新冠病毒,甚至能暫時停留在空氣中,不易濾除。美國EPA評估,某些案例顯示,即使帶病毒者已離場,這類病毒能停留在空氣中好幾小時,傳染他人機率仍大。
COVID患者在機上座位若與自己隔了好幾排,感染風險低很多,「相隔2排以內有一定風險,卻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高」。他說,善用空調孔能讓風險降低,鄰座乘客也能同享防疫好處,但鄰座乘客隔壁的乘客就必須打開其座位上方的空調孔以自保。
空調孔的風速與風孔方向按個人舒適需求調整即可,「風孔不必正對臉部,稍微往自己的前方調整一下就好」。
搭機過程有其他狀況會拉高感染風險。飛機著陸停妥時,許多乘客會擠在走道等著下機,這時染病風險很大,因為飛機降落後機師會短暫關閉機上通風系統,待機組員開啟機上輔助動力裝置,空調才會恢復運作。
航程中攝取含咖啡因的飲料會導致水分流失。人體免疫細胞排泄毒素與廢物時需要水分,身體缺水會讓免疫細胞變得脆弱。金卓建議,搭機時別碰咖啡與酒飲,喝水就好。
觸摸機上某些位置與物品表面也容易沾染病菌,例如座位上方的行李櫃、座椅。金卓指出,70%到80%的感染是經由手部傳遞,手再觸摸眼、口、鼻讓感染機率更大,因為每小時觸摸眼口鼻上看20次。他建議,隨身攜帶手部消毒用品,正確洗手動作要確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