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杜甫〈前出塞〉提到「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句話不僅經常被古裝片引用,現代人也朗朗上口,但事實上,在火藥還沒發明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弓箭作為長距離的重要攻擊武器,戰場上的弓箭手卻很少攻擊戰馬,背後原因出乎意料。
弓箭一直是冷兵器時代重要的遠程攻擊武器,而「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則意味兩軍對戰時,只要掌握最關鍵的部分,就有可能出奇致勝,常理上只要先攻擊敵方戰馬,就能快速重挫對方的軍事實力,但其實一場戰役打完,反而戰馬的存活率最高,背後原因有三。
首先是「馬不好射」。古代戰士們都經過嚴厲的軍事訓練,戰馬也是一樣,而戰馬的好處除了能加快行軍速度,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牠們速度快、身姿矯健,想要在遠距離的狀況下精準射殺並不容易,更不用說是穿著盔甲的戰馬了。
其次是「馬很昂貴」。古代有兩種牲口動不得,一種是耕牛,另一種就是戰馬,後者是軍隊中昂貴的資產,同時也是最有價值的戰利品,尤其是獲勝的一方會繳獲敵人的所有軍資,而戰馬的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最後是「馬不容易射死」。戰馬和將士一樣都會穿上鎧甲和頭盔,雖然這些笨重的裝備會影響戰馬的行進速度,卻也提供了優異的防護力,就算敵方一箭射到鎧甲上,也不容易傷到戰馬,只是浪費箭矢罷了,倒不如直接射向敵方將士還比較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