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漢朝黑科技 出土2千年前超神機器 設計精密如電腦


漢武帝通西域開啟絲綢之路,運送貨物以絲綢織品為大宗,故得此名,不過在技術不發達的漢朝,究竟如何量產絲織品。大陸成都在2012年修建地鐵時,意外找到「老官山漢墓」,裡面出土4台提花織機,考古學家進行研究後,發現漢朝的織布機宛如現代電腦,也是當時能夠量產絲織品的關鍵。

2012年成都修建鐵路時發現「老官山漢墓」,年代介於漢景帝與漢武帝,距今2000多年,考古人員在墓裡發現4台漢朝提花織機,指的是能織出較大面積且具色彩圖案的織布機,墓室中間還擺放15尊木俑,主要為了模擬西漢時期紡織作坊,證明早在西漢就已有大型織布機。

漢朝繁榮昌盛,紡織技術不斷進步,絲綢到漢朝不再是貴族專用,一般百姓也能使用,甚至還能運到西方販售,可見絲綢技術在當時相當純熟,但古時不如現代有機器能量產,漢朝究竟用什麼方法製作絲織品,出土的提花織機就成為關鍵,考古學家經過特殊技術,重新組裝漢朝提花織機,並用電腦復原運作方式。

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提到,織機的操作以經緯線為主,經線在機器上,緯線由梭穿入,通過經緯交織形成織物,須不斷重複穿線動作,而老官山織機就像是現代電腦,古人為了使織機能反覆且有規律地織出複雜花紋,發明「綜片」儲存花紋訊息,數個綜片分別控制千百根經線,作不同的升降運動,同時與緯線穿插織成具有各種花紋的織物。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館長趙豐接著說,漢代織機像一台擁有精密程式的電腦,保存織品的製造方式,漢朝時織工如同現代的程式設計師,已將設計圖存入綜片裡,織造時只需選擇好綜片,踩下踏板,穿過緯線再拉緊緯線,簡單四步驟循環就能織出成品,省去傳統織布機經緯紗交織的繁瑣流程,這一台紡織機宛如2000多年前的黑科技。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