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社會地位低下,如果沒有遵守三從四德,就會被指指點點,但當時仍有部分女性不畏懼眾人目光,堅持做自己。唐朝才女李季蘭6歲就會寫詩,卻因2個字被父親批評「不守婦道」,11歲就被迫出家,即便如此她仍瀟灑風流,和多位名士關係匪淺,出眾的文采更讓她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被後世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
李季蘭從小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琴棋書畫都有接觸,其中最擅長彈琴。李季蘭6歲時,父親讓她做一首「詠薔薇」的詩,她不假思索地寫下「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意思是說,薔薇很長時間都沒被架好,它的枝葉已經雜亂地生長出來了,其中「架卻」音同「嫁卻」,父親一看就怒批「必失行婦也」,稱她有「不守婦道」的徵兆,未料後來竟一語成讖。
李季蘭11歲時,父母就將她送到玉真觀出家當女道士,希望她能修身養性,但她反而過上更加瀟灑風流的生活,與多位名士的關係都十分親近,人稱風情女子;其中僧人皎然是南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的十世孫,李季蘭對他懷有愛慕之心,曾主動向對方表達心意,卻被以一首詩《答李季蘭》婉拒,「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除此之外,她和隱居詩人朱放,以及唐朝官員閻士和、韓揆等人關係匪淺,詩作《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送韓揆之江西詩》一掃古代女子的嬌羞姿態,大膽表露男女之情。李季蘭還和茶聖陸羽、詩人劉長卿是至交,不但能相互調侃、開玩笑,也能在贈予對方的詩作中,展露出因生病而脆弱的模樣。
唐貞元年間,唐代宗李豫聽聞李季蘭才華,便召見她赴京入宮,此時她已經40多歲;然而建中四年(783年)發生涇原兵變,大將朱泚自立為帝,並招募文人為其歌功頌德,極富名氣的李季蘭也被選中,她為了保命不得已呈詩,未料當事件平定後,李季蘭因此被捕,唐德宗怪罪她為何不學嚴巨川,在詩中寫下「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於是下令亂棍打死李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