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重力的產物,那些塵埃與岩石被一點一滴吸引累積形成了我們稱之為家的礦物球體。時至今日,科學家發現地球深處的引力仍持續從內部塑造地球,對地殼的上升、下降產生微妙重力效應。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團隊建模發現,地球深層引力能夠沿著地殼斷層產生劇烈運動使山地帶崩塌,暴露出過去隱藏在地表以下 24 公里的岩石,產生稱為變質雜岩(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的結構。
此前許多研究試圖解釋變質雜岩背後確切形成機制,但它們的演化條件一直是個謎。研究人員檢查了美國鳳凰城和拉斯維加斯周圍的變質雜岩,確認它們是先前崩塌的山地帶殘餘物,接著使用電腦建模繪製隨時間變化的景觀,發現變質雜岩形成的主要驅動因素,似乎是地殼根部增厚後削弱。
地殼根部於山脈下方變厚,向下侵入取代較重的地函,由於熱量、流體運動和岩石融化等過程,這些「根」又會坍塌暴露出變質雜岩。根據模型,這種伸塌陷完全是由重力牽引地殼、以及地函邊界不同密度的物質所驅動。
2021 年一項研究曾表明,地球深層力量與氣候結合如何影響地球景觀、化石記錄中發現的哺乳動物多樣化與物種擴散,就算地球形成至今已 45 億年,深層引力仍在塑造地質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新的建模或許有助於地質學家了解世界上其他山區哪裡有地殼根部已增厚且部分塌陷。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