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李白嗜酒如命,他曾在詩詞中提到「鸚鵡螺杯」,據傳這種杯子像聚寶盆,酒倒進去後永遠喝不完,但由於從未發現實體,因此考古學家都半信半疑,直到在東晉貴族古墓出土一件神奇酒杯,才證實「鸚鵡螺杯」確實存在。
唐朝詩人李白在《襄陽歌》詩中提到,「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讓不少考古學家好奇,鸚鵡杯究竟是什麼樣的酒器,直至1965年,南京象山發現東晉貴族古墓,裡面出土一件鸚鵡螺實物,才解開眾人心中的疑問,而墓主人是東晉宰相王導後裔,也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叔伯兄弟「王興之」。
這件酒杯使用鸚鵡螺殼製作,工匠利用鸚鵡螺自然捲曲的形狀,還有內部多層的構造製作成酒器,美酒倒進去後,由於鸚鵡螺杯裡有許多夾層,酒會從殼內的小孔流入各個隔層,飲酒者通常難以一飲而盡,形成喝不完的感覺,也有助興添趣的效果,據說全世界只有3個。
這件鸚鵡螺杯長13.3公分、寬9.9公分、高10.2公分,螺殼口部及背部鑲嵌鎏金銅邊,不僅是為了美觀,也為易碎的螺殼增加保護,而杯子頂部向內彎曲,看起來像一隻轉過頭的鸚鵡,正在幫自己梳理羽毛,而這鸚鵡螺杯目前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不少考古學家認為,鸚鵡螺杯應是墓主人王興之生前賞玩的寶物,而鸚鵡螺主要棲息於南海,也反映出當時中原一帶與南方的密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