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商周出土文字全刻的 古人用刀寫字?真相跌破眼鏡


在考古記錄中會發現,商周時期保存下來的文字,基本上都刻在獸骨或龜殼,因此讓不少人認為,當時可能還未發明毛筆,商周時主要用刀寫字,有些甚至還被刻在青銅器上,難道當時的人寫字都不怕麻煩嗎?事實並非如此,其實當時的人也是用毛筆書寫,只是竹簡比較難以保存,所以出土的文字多是刻在獸骨龜殼上的。

商周時期不僅將文字刻在獸骨龜殼,隨著青銅器鑄造技術發達,當時的人也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稱為「金文」,而殷商時期的人們書寫工具,大多還是用毛筆和墨水,並將文字寫在竹簡,根據《尚書》記載,「惟殷,有冊有典」,其中提到的「冊」字,就被寫為竹簡的形狀,可見在商朝時,竹簡已是文字的載體。

春秋時期還常提到「簡策」,而甲骨文的「聿」字,就是手持筆的象形字,因此楚國人還將筆叫做「聿」,甲骨文的「史」字,也是一個人拿著筆的象形字,而且除了竹簡外,古人也會將字寫在絲織品上,但無論絲織品還是竹簡都不易保存,因此如今出土商周時期的文字,大多都刻在青銅器上,現今考古發現的最早竹簡也只到戰國,例如「曾侯乙墓竹簡」。

而戰國時毛筆字也流傳不少,只是不寫在竹簡上,例如山西的《侯馬盟書》,當時的人就將毛筆字寫在玉石片上,數量多達千片,使用硃砂為墨水,因此呈現紅色,更早的話,有距今4000多年歷史的陶瓷遺址,出土一件扁壺上就寫有紅色文字,殷墟甲骨中也有許多毛筆書寫的痕跡,例如殷墟甲骨陶片寫有墨書「祀」、「牛」等字。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有趣的是,大部分青銅器的銘文是鑄造的,有些則是雕刻的,而雕刻文字經常模仿毛筆筆鋒,另外,在竹簡上書寫時,由於古時沒有立可白,因此會使用刀刮去竹簡上的錯字,所以容易讓人誤會,古人常把刀當成筆來書寫,清朝沈濤就曾在《交翠軒筆記》提到「古人刀一書竹簡,筆以書縑帛」,明顯就是把刀的用途搞錯了。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