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科舉考試有多難?奇葩題目考生一看全傻眼


現代大部分的考試都會有考試範圍,只要認真學習並詳讀,就有機會拿到高分;然而古代科舉考試的範圍廣大,不但要讀四書五經,有時還會涉及詩詞歌賦、二十四史等,也難怪大多數文人都必須「寒窗苦讀數十載」,不過光是這樣並不夠,還得有靈活的思考邏輯、強大的腦內資料庫,才有辦法應付各種奇葩刁鑽的題目。

清朝嘉慶元年四月初旬,在保和殿舉行了庶常散館考試,參加的考生都是新進士中被選為庶吉士的高手,庶吉士又稱庶常,是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而散館考試相當於他們的畢業考,能夠決定他們未來的官場生涯。當時的太上皇乾隆出了一道賦題「汙卮」,源自於晉代博鹹《汙卮賦》,意思為髒酒杯,以此比喻君子要修身自好,沒想到竟全軍覆沒,讓乾隆失望不已。

而在科舉考試之中,不乏各種生僻、古怪的題目,其中最為刁鑽的就是「截搭題」,也就是摘取兩句看似無關的句子拼在一起,像是《制義叢話》中就記載了一道很有名的題目「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前半句出自《大學》,意思是人難道連鳥都不如嗎?後半句則出於《詩經》,旨在表達周文王品德高尚。

金聖歎在《小題才子書》中也記錄了許多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題目,比如「得見也」,光看這三個字可能會一頭霧水,但其實這出自於《論語》,「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主要就是考驗考生的知識儲備量和關聯能力;另外還有一道題只出了一個字「二」,就是引用《論語》的「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唯有通過精密的推理和判斷,才能夠看出題目背後的本質。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