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太熱了,海洋生物正在逃離赤道


全球暖化,首當其衝的就是赤道國家的人,極端氣候一波波,才 4 月颱風就生成侵襲印尼造成上百人死亡。不只人類將成氣候難民,赤道海域的海洋生物也一樣正在逃難,科學家警告,這些原本在赤道地區生存的物種往亞熱帶海域遷徙,將會加劇水域競爭,帶來海洋物種大滅絕,近一步影響人類生計。

赤道海域有地球最豐富的海洋生物,如珊瑚礁和鮪魚、海龜、鬼蝠魟和鯨鯊等等,物種豐富度愈往兩極愈少,這種全球格局在最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保持穩定,但最近幾十年赤道周圍的海洋變得太熱,導致許多物種無法生存,開始逃向兩極的涼水。

澳洲科學家團隊查看自 1955 年以來收集的近 5 萬種海洋物種分佈紀錄發現,十個主要群體包括浮游魚類、珊瑚礁魚類和軟體動物,在海表平均溫度 20ºC 以上的地方,豐富度維持持平或些微下降。現在的情況是北緯 30 度和南緯 20 度附近的物種豐富度最高。

科學家說,雖然赤道地區溫度變暖幅度沒有高緯度地區那麼大,過去 50 年赤道溫度上升 0.6ºC,但熱帶物種需要移動更遠來維持熱能狀態。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令科學家擔憂的是,2.52 億年前二疊紀地質時期結束時,由於西伯利亞火山噴發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溫度在 3~6 萬年內升高 10ºC。當時也發生過這種物種往兩極遷徙事件,但造成九成的海洋物種死亡。

2012 年一項研究發現 ,大約 12.5 萬年前的快速變暖期間,從珊瑚化石紀錄到類似遠離熱帶地區的動向,結果也出現類似物種消失的情況。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科學家表示,大約 1.5 萬年前結束的最後一次冰河時代,一種硬殼的單細胞浮游生物名叫有孔蟲門,原本在赤道海域數量最多,但往後就一直下降,而這項研究發現,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驅動的氣候變化,赤道有孔蟲門數量的下降速度加快,這是一個重要指標,因為浮游生物是食物網的關鍵物種。

亞熱帶生態系統物種豐富度正在增加,代表將有物種入侵者,新來的食肉動物與獵物互動,以及出現新的競爭關係。例如,進入雪梨港的熱帶魚與溫帶物種競爭食物和棲息地。科學家認為,隨著物種進入亞熱帶,由於競爭和適應問題不佳,因此出現物種大滅絕機率很高,可能進一步導致生態系統崩潰,如在二疊紀和三疊紀時期交界處所見。

而海洋生態系統改變,也將對人類生計產生深遠影響。例如,許多熱帶島嶼國家依靠鮪魚捕撈收入,但現在流動性很強的鮪魚物種可能迅速向亞熱帶移動。許多島嶼民族仰賴小型手工漁業,當珊瑚礁物種消失,他們將無以為繼,還有一些仰賴巨型動物像是海龜、鯨鯊、鬼蝠魟為旅遊賣點的國家也會受衝擊。

一切都是暖化造成,正在發生的海洋生物大遷徙就如許多社會學家預計的氣候難民,未來海底世界與陸地人類社會將愈來愈動盪不安。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