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深海研究中心近日在印度洋進行研究,於6500公尺深海發現一款深海魚,體長約10至25公分,全身沒有鱗片,乍看之下宛如果凍,一旦離開高壓與低溫的深海,身體就會變得很脆弱,因為溫度的變化而出現融化的狀況。
麥德魯基金會(Minderoo Foundation)與西澳大學合作組成深海研究中心「Minderoo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Deep Sea Research Centre」,日前前往印度洋東南部,探索海底迪亞曼蒂納斷裂帶(Diamantina Fracture Zone),該區域由深達7100公尺的山脊和海溝組成,研究人員在6500公尺的深度放置儀器約8小時,測量海底的氧氣量、鹽度並拍攝被誘餌吸引的海洋生物。
參與研究的西澳大學賈米森教授(Alan Jamieson)提到,他們意外拍攝到名為「snailfish」的深海魚,屬於獅子魚科(Liparidae),主要生活在海面下6500多公尺、溫度僅2度的地方,「牠們一旦被帶到水面,表面體溫就會出現劇烈變化,導致身體開始融化,因此能夠研究的時間非常短,雖然牠們困在陷阱裡,但看起來像是被煮熟了」。
賈米森教授進一步補充,「snailfish在過去1000萬年裡,從未到過溫度超過25 度的地方,牠們一旦被帶上船,可能只有20分鐘能保存牠們,無法放在桌上拍攝,因為牠們會因為溫度變化而開始融化,牠們不像平常所見長相怪異的深海生物,沒有能夠發光的身體,或是擁有巨大的牙齒,而且身體也不大,這種魚僅10至25公分」。
而早在2018年9月,科學家也曾在秘魯海岸附近的太平洋海面下近8000公尺處發現一種新的「snailfish」,牠們的臉看起來都很悲傷、皺著眉頭,像是在做鬼臉,身體由半透明凝膠組成,沒有鱗片覆蓋,但有關牠們的相關資訊仍待研究,而此次發現也讓研究員了解印度洋獨特的生態系統,也得知「snailfish」的生活地區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