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根據2019年大陸研究報告指出,張姓人口達9540萬,是大陸的第三大姓,同時也是全球華人10大姓之一,可以見得世界上姓「張」的人真的非常多,然而張姓在漢朝以前其實超沒存在感,究竟是如何發展成現在人數眾多的姓氏呢?
關於張姓的起源有很多種,最主要的有2種,其一為「源於姬姓」,上古黃帝之孫名為揮,他擔任監管製造弓箭的「弓正」,也稱「弓長」,因此以官名賜姓為「張」;另外在春秋時期,晉國一名姬姓大夫名為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便以他的字為氏,是為「張氏」。
第2種則是「源於改姓」,三國曹魏名將張遼原姓聶,是西漢山西馬邑巨商聶壹的後代,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姓張;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少數民族因為漢化改姓,像是烏桓、女真、鮮卑、匈奴、契丹等族。
而「張姓」最早出現在文字記載中,是《小雅‧六月》內提到的張仲,他是周宣王卿士,輔佐周宣王中興周王朝;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張姓的活躍度並不高,現代人最耳熟能詳的,大概就只有戰國著名縱橫家張儀;到了秦漢之際,張姓的知名人士慢慢變多,像是漢朝開國名臣張良、張耳、張蒼,以及西漢大臣張歐等人,這當中除了張良是韓國貴族後裔,其他都出身貧寒。
然而這些出身貧寒的人,不是當王侯就是做宰相,為張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以至於後來東漢哲學家王符在著作《論氏族》中寫道「司邑閭里,無不有張者」;更誇張的是,從《漢書》到《隋書》所有正史傳記中,入傳的人物竟以張姓最多,其次分別是王、李、趙、陳,而收錄唐朝以前文章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作者也以張姓最多,可見無論政治還是文化,張姓都十分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