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地圖為何上北下南 古代「倒過來看」而且更好用


現代地圖都是上北下南,不過在古代,畫地圖其實沒有規定的方位,最早甚至是畫「上南下北」的地圖,因為在方位觀裡「南方為尊」,而古人畫地圖講究相對位置,所以對於路癡來說,看起來比較簡單,直到清朝以後,地圖才演變成上北下南。

中國古代地圖最初是「上南下北」,無論是戰國時期修陵園用的《兆域圖》,還是西漢時期打仗用的《長沙國南部地形圖》,都是以南為上,由於古時老百姓很少有外出機會,因此使用地圖的基本都是帝王與將相。

而在古代方位觀裡以南為尊,因此無論是祭祀、安營紮寨,都喜歡坐北朝南,所以地圖自然以南為上,這樣視角與實地的方位相同,看地圖與實際比對就好,用起來非常簡單,到了兩晉時期,由於戰亂不斷,已無法在隨地駐兵紮營,因此畫地圖的方法也跟著改變。

由於土地受到限制後,西晉地圖學家裴秀就發明畫地圖6大法,分別為「分率、望準、道里、高下、方邪、迂直」,也就是現代的「比例尺、方位、距離、地勢起伏、傾斜角度、河流與道路的曲折」,規定地圖要標示清楚地點的相對方位,讓人在使用上非常方便。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到了宋朝,由於建築物變多,因此地圖也跟著變豐富,當時地圖依舊沒有固定畫法,以南、北、東、西為上的都有,例如《平江圖》就是以北為上、《皇朝建康府境之圖》則是以東為上,但這也讓人好奇,地圖的畫法不固定,使用上不會搞混嗎?不過宋朝人就是為了讓人易懂,所以才因地制宜的畫地圖,採用計里畫方之法。

以《皇朝建康府境之圖》舉例,若想逛園區就必須從大門進入,因此南宋人將大門畫在底部,而大門內的建築物則畫在頂部,方便使用者比對。到了明朝,鄭和7次下西洋,明軍抗倭寇10幾年,當時海岸線軍事重要,因此人民開始畫沿海地圖,若還是依東南西北隨便繪製,自然讓人看不懂,因此明朝軍事學家鄭若曾便畫了72張《沿海山沙圖》,所畫位置從廣州欽洲到遼寧鴨綠江。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而鄭若曾將大海都畫在頂部,大陸則畫在底部,軍隊在觀察地形時,站在海邊拿地圖看,就可知前面是大海,剛好為地圖的對應位置。而清朝則是依開地圖的環境繪製,掛牆的以北為上,放桌子看的以南為上,直到西方發明經緯製圖法,從此全世界每個地圖都有固定的數值,清朝康熙年間,也使用此方法畫了一張清朝全國地圖《皇輿全覽圖》,從此以後,中國現代地圖慢慢統一為上北下南。

不過為何西方會將北畫在上面,根據《BBC》指出,《12幅地圖中的世界歷史》一書的作者布羅頓(Jerry Brotton)表示,麥哲倫1569年的世界地圖為上北下南的方位奠定基礎,另外,也可能與歐洲人在進行探險時,由於北半球能供探險的土地多、人口也多,所以將北方畫在上面。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