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不是只靠雞 古人沒鬧鐘卻準時起床 猴子、驢子更厲害


現代人起床靠鬧鐘,才不會睡過頭,不過還未發明鬧鐘的古代,除了靠雞叫聲外,還有哪些方式呢?從《晉書.卷六二.祖逖列傳》裡「聞雞起舞」可知,古人過去主要靠雞鳴起床,但除此之外,還有猿猴、驢子也會被當成報時工具。

自古以來人們起床都是靠雞叫醒,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動物也被當成「鬧鐘」,例如宋詩《題山家壁》寫到「山中無傳漏,猿鳴知既夕」,指山中沒有計時器「更漏」能查看時間,因此靠猴子的叫聲識別是否早上了。

除此之外,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時,引進中原的驢子也有應更長鳴習慣,由於牠們經常在準點報時,因此還被宋朝學者羅願評價為「毫分不差」,不過比動物更可靠的則是「更漏」,是中國最古老的計時器,根據《史書》記載,周代時已有漏壺,到春秋時期,漏壺的使用已相當普遍。

而更漏的「更」指的是更鼓,「漏」則為漏刻,古代夜晚分為五更,每過一更就敲一次鼓,就是所謂的「更鼓」,到第五更為破曉,這時就不敲鼓,而是敲更有穿透力的鐘,叫醒全城百姓,而漏刻的「漏」,指的就是帶孔的壺,「刻」則是有刻度的浮標,水從漏壺鐘流出,浮標隨著水面下降,以浮標上的刻度來顯示時間,僕人就知道時間,能夠準時叫主人起床。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而起床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禮法中嚴密的一環,比如周朝有官職「雞人」專門管理更漏,一方面管理國家養雞事務,另一方面要在雞鳴時告警,督促百官準時起床,而雞人報曉方式非常特別,最初是學雞叫,西漢時還專門培訓一群雞鳴衛士,專門在宮廷裡報時,從東漢到唐朝,雞叫聲變成唱歌,五更該起床時,雞人會高歌一曲並搭配鐘鼓伴奏,但就算宮廷內的鐘聲在怎麼響亮,仍無法傳到百姓所住地區。

唐朝初期,宮廷還會派人到街上報曉,當時的宰相馬周認為這種方式太麻煩,因此奏請太宗,在長安城6條重要大街上設立街鼓,以宮中報時為準,以此敲鼓叫醒百姓。到了宋朝,城內各地都有負責報時與警備的樵樓,夜間更夫打更到四更時,就會開始吹號角,一到五更就會敲鑼打鼓,元明清鐘鼓樓變得更加最重要,直到清朝衰亡後,鐘鼓樓也不再有報時功能。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