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古代拿筷子吃飯不禮貌 箸用途簡單卻大有玄機


華人吃飯都使用筷子,而筷子的功能非常簡單,但卻是經過漫長的演變。古代人吃飯最早並不是用筷子,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類似於筷子的工具,但當時僅用於夾取或烹飪食物,甚至認為用夾子吃飯是不禮貌的行為,直到明朝才開始用筷子吃飯。

新石器時代就出現類似筷子的工具「梜」,由樹枝或骨頭製成,主要用於將燒紅的石頭夾進容器裡燒水,再將石頭夾出來,後來功能演變成將羹湯中的食物取出,在《禮記・曲禮上》就有相關記載「羹之有菜者用梜」。

先秦時期人們吃飯用手抓食,筷子只用於夾菜,《禮記》有所謂「飯黍毋從箸」,當時的人認為用筷子吃飯,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除此之外,在《漢書 律曆志》還出現用筷子算數,因此出現「籌箸」一詞,《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也有提到,「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指將筷子當籌碼來計量規劃。

由於當時的人吃飯是用手,因此食指才會稱作食指,表示此為用於吃飯的工具,直到宋朝,筷子仍不是用於吃飯,而是侷限於夾菜,當時主要用勺子吃飯,到明朝才開始用筷子吃飯,按照英國漢學家魏根深解釋,也許是當時統治者多來自南方,而南方主食是米飯,餐具多使用筷子,此習慣也漸漸傳到北方。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此外,筷子一詞是吳語方言,又稱江東話、江南話,明朝成化年間,《菽園雜記》記載,當時的吳中地區,船家避諱與「住」同音的「箸」,因為此字有「停船」的意思,因此改其為與「快」同音的「筷」,意旨盡快抵達目的地,在《紅樓夢》第40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內文曾出現「箸」與「筷」,顯示這2個字在明清時仍混用,直到五四運動後,筷子稱謂才逐漸取代箸,成為現代的慣用語。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