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當重視自己的「身後事」,皇帝在位期間都會挑選一塊風水寶地來建造陵墓,讓自己過世後能有個地方安息。清朝入關以後,順治選中了河北遵化的昌瑞山來建造自己的寢陵,下任皇帝康熙也跟隨父輩,將自己的寢陵建造於此,然而當輪到雍正時,他卻挑了一塊遠離爺爺、父親的地方,這是為什麼呢?
和康熙的寢陵建在北京城東邊100多公里的遵化,後人將其稱為清東陵,而雍正的寢陵則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方近100公里的易縣,稱作清西陵,兩座陵墓的位置基本上是位於完全相反的方向上。
有傳聞說,雍正的這個行為,正顯示出他是「篡位」的,所以他不但生前不敢將自己的寢宮安設在乾清宮,而是居住在西側的養心殿,就連過世以後,也不敢面對父親的亡靈,才會避開父親,跑到相反方向的西陵。
其實當初雍正其實也打算在東陵一帶選址,因此命令最信任的十三弟胤祥,以及張廷玉和工部、內務府的官員一起辦理陵墓建造事宜,之後看中一塊九鳳朝陽山地,這裡和順治、康熙的陵墓相近,地形也不錯,兄弟倆都非常滿意。
但在開始施工之後,卻發現這裡土質疏鬆,土壤裡還有大量砂石,很容易滲水,於是雍正便放棄這塊「風水寶地」,另覓適宜的陵址,然而在東陵一帶都找不到,他只好開始往外尋找,最後才在易縣泰寧山太平嶼,找到這塊被雍正稱為「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和會之所」的好地方。
雍正對此地雖然滿意,但他也知道還有禮制問題需要解決,於是在上朝時詢問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很快就想出辦法,表示漢唐2朝的皇帝雖然都葬在陝西,卻各自分布在不同的區域,而遵化和易縣都同屬環京城核心圈,所以在禮法上並無不合理之處,這才打消雍正的疑慮。
不過雍正過世後,卻給乾隆留下了一道難題,到底他是要和祖輩葬在一起呢?還是要和父親葬在一起呢?為此乾隆想出一個應變方法,制定「兆葬之制」,也就是從他開始,只要父親葬在東陵,兒子就必須葬在西陵,若是父親葬在西陵,兒子就得葬在東陵,替後世解決了選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