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除了治國理政之外,延續皇家血脈也是重要任務之一,各個朝代都有不同的規則需要遵守。據傳,唐朝不是看皇帝心情來選擇晚上侍寢的妃子,而是透過月相來安排,讓皇帝在某些日子需要一夜寵幸多女,累到快要吃不消。
我們經常在古裝劇中看到嬪妃為了爭寵在宮中勾心鬥角的畫面,因為一旦不受寵,有可能這一輩子都難見天顏。但在唐代,為了體現人人有份、尊卑有別的理念,晚上侍寢不是依照皇帝的喜好,而是按照月相來決定,安排的官員會順著月圓月缺的運行規律來替所有嬪妃安排順序。
每個月初一到十五,月相會從新月逐漸變成滿月,所以初一開始會從地位最低的御妻、世婦、嬪妃開始依序安排,最後在十五日當天由皇后侍寢,因為當時的古人認為月圓是最美好的日子,必須留給身分尊貴的皇后。從十六日開始則是反過來,從皇后開始一路排到御妻。
人數最多的御妻們,每個月都需要共享二十二到三十日這段時間,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公平得到侍寢機會,只能在這短短9天內照人數平均分配時間。雖然對嬪妃來說很公平,對皇帝來說卻是非常吃力的事情,因為好幾晚都必須連續寵幸好幾名妃子,讓白天忙於朝政的皇帝到晚上也無法好好休息,累到快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