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躺平」的實驗者。
他四肢完全不動,「純靠」想像自己腦海里有一隻手在寫字,然後就真的寫出來了。這一場景在一個概念驗證型研究中已經出現。
包括美國史丹福大學科學家在內的聯合團隊今年宣布,結合人工智慧成功開發出全新系統,利用大腦運動皮層的神經活動解碼「手寫」筆跡,並使用遞歸神經網絡解碼方法將筆跡實時翻譯成文本,以比此前任何時候都要快很多的速度將患者「手寫」的想法轉換為電腦屏幕上的文本。
讓失去行動或說話能力的人恢復與外界的交流,其實是腦機接口技術的重要功能與目標。這個領域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恢復大運動功能,比如拿握或抓取。然而,高度精細的動作,比如手寫或盲打,雖然能加快交流速度,但此前的交流只能通過2D計算機光標進行點選式打字來實現,速度一直局限在每分鐘最多40個字符左右。
但此次聯合團隊在研究中發現,一位頸部以下癱瘓的研究對象在使用一種新的「手寫腦機接口」時,寫字速度能達到每分鐘90個字符,準確率為94.1%,表明了「手寫腦機接口」能準確解碼癱瘓多年患者的快速、精細動作。